新闻内容
2018年7月26-27日,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苏州市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于2006年由文化部、建设部等诸多部委发起主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在中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会规模和影响力稳步扩大,已成为国内城市规划发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之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城市设计引领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
26日下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Delos(亚洲)主办、国际WELL建筑研究院(IWBI)和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的“健康人居思想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业者,并引起强烈的共鸣。论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孟冲主任主持。
健康的建筑、健康的城市、健康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健康人居思想汇”旨在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领健康人居发展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多角度跨学科交流探讨健康人居相关主题发展背景、科研实践和行业动向。受邀参会的7位专家代表以政、产、学、研、金的角度,从建筑、社区和城市的尺度探讨了将健康带入千家万户的理想与实践。
王清勤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演讲题目:从绿色建筑到健康建筑
绿色建筑发展受到了政府关注与推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双重保障与激励,科研、标准、评价、产业、基地工作全面展开,成果丰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的频发、老龄化社会的威胁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如何以绿色建筑为出发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营造安心、舒心、养心的生产生活场所。绿色建筑是前提,健康建筑是升级,通过杜绝有害因素,鼓励有益因素,引导弹性因素,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新怡人的空气、安全卫生的水环境、科学舒适的热湿环境、全方位的人文呵护、完美体验感的健身环境、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建筑和城市建设者的使命。健康是理念、标准是手段与保障,我国健康建筑领域的相关标准或指标已从建筑、医院、酒店拓展到社区、小镇、城市。同时,产业化的推动组织及国际平台(健康建筑联盟、Construction21(中国)等)已初具规模,健康建筑将为更大范围的人民群众服务,更高质量的城市建设服务。
雪娅
Delos亚洲区总裁;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
演讲题目:健康人居与健康人居示范区
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2018年,“健康人居示范区”提出,旨在催生城市发展新趋势,粘合大健康产业、带动大健康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逐层逐级扩散辐射、刺激产业和社区跟进,形成一个主题明确、具有可持续性、自给自足的健康社区生态,为打造健康城市建立范本。健康人居示范区由点到面的推广需要从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大数据、政策引导、标准化示范等方面进行推动,这也将是新形势下,服务民生,驱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宫鹏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题目:释放城市力量 共筑健康中国
城乡规模越来越大,人口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需求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缺乏特色,无序化、碎片化……是我们面临城市问题的根源。健康城市是一个系统的城市健康管理途径,需要全政府、全社会的参与,政治、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发展提供的支持。以前的城市规划很少考虑健康要素,未来的城市规划应是多样化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满足居民健康、幸福需求的城市规划。健康城市以人为本,健康城市需要高质量的公民素质的支撑,因地制宜合理考虑差异化,增加健康城市的教育和研究,跨部门跨学科协作推动,来保障人人享有可持续的健康。
郭新彪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职业与环境健康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
演讲题目: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应关注的环境与健康问题
快速的城镇化带来了诸多有利的方面,切实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例如空气污染类型和污染物种类变化;噪声污染升高;人群聚集,暴露人群增大;道路或其他交通需求增大,暴露机会增大;生活便捷,体力活动减少……尤其是在环境污染物因素混合暴露的“Hot Spot”(如换乘车站),污染成倍增加,人体健康威胁显著。面对城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部门应及时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目标,解决“大城市病”,预防随之而来的新型健康风险,综合考虑环境健康风险的城镇规划,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陈军
朗绿科技室内健康环境事业部总经理
演讲题目:健康建筑实践及探索
2017年发布的《室内健康舒适体验与需求调研报告》通过对中国6大区域、16个城市、22510个接触样本、3056个有效样本、20~55岁的城市长租居民进行现状改善分析调研得出民众对健康家居环境的需求基本一致,必备10要素为:室内空气好、室内居住安全性高、化学污染少、噪音少、光照合适、水质好、生物污染少、温度适宜、湿度适宜、电磁辐射少。朗绿科技作为健康服务者,综合被动建筑技术+高效暖通设备+0甲醛健康装修+全屋智慧系统解决方案,全过程控制、反馈、改进室内环境,目的就是让老百姓住的好,住的有品质。
龚玲玲
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演讲题目:健康社区 以人为本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息的,园区始终是有温度的。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可持续低碳城区的典范,更是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聚集地。园区通过提供公共便捷场地、提升餐饮商店公共食品安全等级、无障碍设计、保障社区多样性、开放性、连通性、参与性,关注全龄人群需求,营造了亲近自然、便于交流的环境,保障了使用者身心健康。
韩沐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工程师
演讲题目:健康人居实践案例
目前世界上有两门科学与人类的健康最密切相关,分别为医学科学和建筑科学。医学更加关注人类身体内部的健康,而建筑科学就广义而言即是人居环境科学,是构筑人类栖息环境,从外部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学科。根据统计,现阶段健康建筑性能提升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污染源控制、通风净化设备、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设置直饮水系统、改善用水干扰、高效反渗透净化、隔声控制、降噪种植、专项声学设计、充分利用天然光、合理设置采光分分区、智能照明控制、适宜的热湿环境营造、人体工程学设计、动静结合的办公分区设计、自由工位系统、便利的健身条件、亲生命性设计、全龄友好设计、关爱妇婴设施、空间美学设计、用户饮食控制、均衡营养摄入、健康人居的服务配套等等,全面的室内健康解决方案已经相对成熟。
此次论坛设置专家访谈环节,通过征集,请各位专家对行业内外关注的热点进行了解读,包括健康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标准跨越性的提升点、中国社区与国外社区的区别、城市规划如何影响居民健康并且如何科学指导决策和实践、健康城市指标与健康建筑的关系、健康环境营造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健康怡人的环境建设是一项全面事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从自身出发,关注健康。同时,也欢迎更多的行业同行者参与建设,通过更广泛的研究、实践、政策与落地将健康人居真正实现在千家万户。
2018年07月30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健康人居思想汇,聚焦健康人居环境
添加时间:
当前的位置:
版权所有 © 中国健康建筑网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 10045562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162号
友情链接: